根据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7月24日的通报,截至2025年7月23日,该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317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对比7月23日一天内病例数就增长了383例。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7月24日发布最新情况通报
7月15日下午,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首次通报了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当天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短短一个多星期时间,确诊病例数就增加了三千多例。
7月24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到正在广东佛山某医院就诊的27岁患者潘先生。潘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其感染基孔肯雅热约四五天来的经历。
△潘先生向记者提供照片
△潘先生向记者提供照片
△潘先生记录皮疹情况
“我也不知道怎么中招的,被蚊子咬时完全没感觉。”潘先生表示,感染后他出现了关节疼痛、发烧及身体皮疹等症状。“发烧期间全身起了大片红色皮疹,非常痒。”他透露,自己已住院四五天,期间观察到医院一天至少新增几十位同类患者,其所在的潞州村及附近村落确诊病例较多。
△展示医院环境
“我本来是在别的医院,然后床位满了只能转院,医院说如果这边住满了依旧要继续转”潘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医院病床可以看到是由纱窗将病床与外界隔离。
谈及治疗过程,潘先生介绍:入院需进行血液、粪便和尿液检测,目前主要接受输液治疗,并服用退烧及肠胃药物。“费用方面,有医保可报销,无医保则需自费。”他估算住院四五日花费约1500元。至于出院标准,潘先生表示将于次日接受血液检测,“结果呈阴性即可出院”。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靠伊蚊(就是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最典型的症状有三个,分别是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采取的都是对症治疗,比如使用退烧、缓解疼痛的药物。
与登革热类似,基孔肯雅热都由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初期都有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容易混淆,但二者仍有一些区别,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自1952年全球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以来,已在非洲和亚洲引起多起暴发。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曾发生了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
据极目新闻报道,基孔肯雅热疫情不仅扩散至佛山市其他区,而且还外溢至省外。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近日也通报称,澳门卫生局7月18日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尼亚热病例报告,列为本澳今年第1例输入性基孔肯尼亚热病例。患者是中国澳门居民,男性,61岁,居住于青洲大马路青怡大厦,于7月8日至17日曾到佛山市顺德区探亲,17日早上出现发热、头痛及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即日由佛山市返澳并前往仁伯爵综合医院就诊,18日经公共卫生化验所检测证实感染基孔肯尼亚热病毒并呈阳性。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将安排接受住院治疗,患者同住人士暂无不适。
潇湘晨报记者黄康睿 实习记者曹杨哲
同创优配-同创优配官网-线上配资平台开户-股票配资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