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培正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绘梦”创意实践团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在清新区禾云镇北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以艺术为媒介、以实践为路径,将高校资源优势与乡村发展需求对接,推动艺术创作与美育传承深度融合,为禾云镇北社村注入多元青春活力。
7月1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韵染禾云·秀美北社”主题活动在北社村委会热闹上演。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10余名孩子穿着自己动手制作的扎染T恤,手里提着挎包、方巾走上北社村乡村舞台,蓝白相间的花纹在阳光下闪耀。
“看镜头!摆个酷酷的姿势!”团队成员在台侧轻声引导,孩子们虽然有些羞涩,却都努力展现着自信的模样。“第一次走秀好开心!这件衣服是我和姐姐一起扎的,独一无二!”刚走下台的小宇脸颊通红,紧紧攥着衣角不愿松开。
隔壁的漂漆体验区同样人气高涨,孩子们将颜料滴在水面,轻轻搅动出花纹后放入纸扇,一张张带着惊喜的漆扇在欢声笑语中诞生。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负责支教板块的郭同学一边整理孩子们的作品一边说,“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也感到特别开心。”
据了解,这并非该团队首次进驻禾云镇。2024年,团队已在禾云镇井建村井建小学开展实践服务,通过墙绘美化校园风貌,同步推进支教科普、护童行动和非遗传承等项目。今年实践期间,团队携手禾云镇团委成立了广东培正学院·禾云镇工作站,将艺术赋能的触角从校园延伸到乡村肌理。“高校智力要真正扎根乡土,才能长出振兴的果实。”广东培正学院带队老师梁金锋在工作站揭牌仪式上表示。
目前,团队已完成北社村3面“绿美”主题墙绘创作,让村容村貌焕发新颜。“去年在井建小学画墙绘时,孩子们追着问‘哥哥姐姐明年还来吗’,这就是我们坚持再来的动力。”团队负责人陈子锐望着墙上的画作笑着说。
团队不仅开设艺术启蒙课堂,还为禾云镇设计了“遇见·禾云——‘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展厅”,通过图文、视频全方位展示典型镇村建设成效,让乡村之美走出大山。
“我们通过走访调研非遗沙河鸟笼手工艺人、企业工厂,探寻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陈子锐表示,接下来,团队将借助“百千万工程”校地共建工作站,结合专业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设计IP,寻求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径,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活力。
记者:邹彩凤 伍铭军
同创优配-同创优配官网-线上配资平台开户-股票配资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